- 打卡等级:初来乍到
- 打卡总天数:6
- 打卡月天数:0
- 打卡总奖励:225
- 最近打卡:2023-08-05 18:08:36
|
發表於 2023-7-24 10:02:34
来自APP
|
顯示全部樓層
|閱讀模式
中国福建厦门
立刻登录围里之家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賬號?立即注册
x
本帖最后由 围里观影官 于 2023-7-24 10:21 编辑
《长安三万里》热播,上映首日票房破亿,连拿3个第一。但是带孩子去看的话,务必了解改编和史实之间的区别和联系:
第一,李白与高适相遇没有那么早。
●影片:高适在前往长安的路上,遇见被路匪欺凌的李白,两人初次相见,切磋相扑,结下金兰之谊。此时李白、高适不过20余岁;而高适在长安见到杜甫时,后者看起来也就10来岁的孩童。
●史实:天宝三载(公元744年),被“赐金放还”东出潼关的李白,在洛阳见到了“小迷弟”杜甫,两人结伴后,经杜甫介绍认识了高适,三人一起同游梁宋,从而结下深厚的友谊。此时,高适40岁,李白43岁,杜甫32岁。
也许是编剧为了重点表现高适与李白的情谊,特意将两人的相识提前了20多年。
第二,救下郭子仪的是李白,却非高适。
●影片:高适蓟州从军写下“战士军前半死生,美人帐下犹歌舞”后,返乡途中在题诗板上写下一首诗之后,却意外被李白找到。高适在救下李白被安禄山手下追杀的同时,还意外通过哥舒翰救下郭子仪,甚至还立下了“随时听召”诺言,也为后续高适进入哥舒翰帐下埋下伏笔。
●史实:根据《新唐书》、《翰林学士李公墓碑》记载,李白在公元735年游历并州时,遇到了尚未成名的郭子仪,当时后者性命堪忧。李白豪掷千金,并亲自出面游说救下了李白。
第三,高适两次营救李白?可惜真没有。
●影片:高适在救了被安禄山手下追杀的李白之后,又在李白投靠永王,犯下大罪之后,接来了其夫人,并且为了避嫌,让郭子仪救了李白。
●史实:安史之乱是高适和李白两人的分水岭,李白是一位极具天赋的诗人,但他缺乏成为政治家的必备素质。他过于飘逸、随性,并且对世俗事物并不感兴趣。相比之下,高适在政治上则显得老辣且机智。
在安史之乱期间,高适和李白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,这也导致了他们人生的不同走向。高适在五十四岁时达到了他人生的巅峰,而李白则在五十七岁时沦为了阶下囚。这些事实都表明,李白的性格和行为方式并不适合从政,他应该更加专注于他的诗歌创作。
其实影片中改编的地方还很多,如:
1,史书中记载的岐王宅在洛阳,影片中却被描绘到了长安。
2,杜甫是河南巩义人,35岁才去长安。影片里成了从小就在长安。
3,李白和杜甫第一次在洛阳见面。影片中却是长安。
4,历史上发生在洛阳的张旭等三绝献艺,影片中被出现在长安。
编剧或许是为了突出《长安三万里》里的"长安",或许是有意识淡化洛阳,将人和事全都“融入”了长安。从而创造了一个“去洛阳化”的唐诗世界。隋唐“两京”制度下,洛阳消失在了电影塑造的唐诗世界中,洛阳荣耀尽归长安城。这可能不仅是一场电影和文化盛宴,或许更是一场部分学者与地方资本联手奉献的一场城市营销“战”! |
|